教育視導(educational  supervision)是教育行政的一環,其任務是領導相關人員,在行政、課程和教學上力求改進,共同達成教育目標。

壹、前言

教育發展需要評鑑與視導的機制,方能提升教育品質。視導制度的建立與完備,對教育實施成果評鑑以及教育改革的發展,均有正面積極的作用。唯目前台灣教育視導功能普遍專注於行政視導層面,缺乏教學專業視導;加上客觀的教育評鑑制度尚未建立,無法發揮評鑑與視導應有的功能。今後,如何強化視導人員素質,發揮視導功能,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亦是促進教育發展的有效動力。

、教育視導的意義

教育視導的定義,隨著行政管理理論的演進及教育思潮而有所改變。以下就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看法,加以分析整理:
1.黃昆輝:教育視導就是教育行政人員領導教育工作者改進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行政行為。
2.謝文全:教育視導係視導人員基於服務的觀點,有計畫的運用團體合作的歷程,藉觀察與輔導來協助被視導者改進其行為,以提高其工作效能,進而增進受教者的學習效果,達成國家的教學目標與理想。
3.呂木琳:教育視導是一種領導,透過有效管理、發展課程和改變教師教學行為,以確保達成學校教育學生的目的。
4.秦夢群:教育視導是視導者對於教育活動,藉觀察、評鑑、輔導等步驟,提供協助與指導,並與被視導者共同合作改進的歷程。
5.Good:教育視導乃是評量考核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並保證各項教育活動均能依照原定計畫執行

綜上所述,教育視導是視導人員基於服務理念,扮演支持角色,並與被視導者共同合作,藉觀察、評鑑與輔導等步驟,提供協助與指導,期以改進教育活動之歷程。

參、教育視導的功能

秦夢群:教育視導是教育行政的一環,其功能雖因時代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有以下五端:
1.確保教育活動的合法性 
2.扮演溝通的角色 
3.執行品管的工作 
4.激發教育人員的專業成長 
5.激發教師的工作動機

沈瑞南:有效的視導,至少必須發揮四項功能:
1.促進教育行政機關和教育機關的聯繫,藉以溝通意見,減少隔閡。 
2.監督教育機關切實奉行教育法令,以貫徹國家的教育政策。
3.整飭教育事業,介紹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
4.明瞭教育的實況,估量教育的效益,改進教育制度。

肆、教育視導的任務

謝文全提出教育視導的任務,包括:
1.總任務:在視察教育人員並輔導被視導者改善其行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分任務:執行有關的教育政策及法令、擬定教育視導計畫、協助推行教育法令並溝通教育人員問的意見、評核教育的現況與成效、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及協助其他教育人員改善其工作、協助教師或教育人員滿足其個人需要即達成其個人目標、自我評鑑與研究發展、提出視導報告等。

秦夢群主張現代的教育視導任務應包括:
1.瞭解特定學校環境中,其所顯示的組織行為類型與其背後之意義
2.瞭解學生的學習成就高低與其背後之原因
3.瞭解教室中師生之關係與所產生之行為
4.瞭解在既有之法令政策下,什麼樣的課程教法才能配合學校的現行結構與限制
5.瞭解學校行政人員在管理校政上是否合法?其效率是否達到一定之水準?
6.瞭解發生問題後,學校自我診斷與解決的能力為何?應如何幫助教師提昇其專業能力等。

伍、教育視導的原則 

專業化原則

教育視導工作應由受過教育視導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即教育視導人員的資格及素養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要達到專業化的條件,應慎選人員、不斷訓練、加強進修、聯絡師資培訓機構及提高待遇等。

組織化原則

教育視導應有健全的制度與組織,諸如要設置視導單位、視導員額要適量、實施視導分工、良好的協調及成立視導網等。

民主化原則

教育視導人員從事視導實應考量被視導者的個別差異,並掌握下列做法:尊重被視導者的人格尊嚴、鼓勵被視導者的參與、協助實施自我評鑑、視導後的報告應公開與共同擬定改進方案、受視導機會應平等、鼓勵同儕視導、實施適才適所策略。

科學化原則

教育視導應是科學化的,以科學化的精神、態度與方法從事視導,以求其客觀、精確及有效。科學化的原則應包括有週密完善的計畫、採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客觀、重視行動研究、系統化等。

視察與輔導並重原則

視察只是手段,輔導才是目的,視導內容必須切合需要,視導措施也應富彈性,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輔導的方法包括會談、講習、校內與校際教學研討會、校內與校際教學演示及專業書刊閱讀。

(六)視導支援網絡原則

建立上下一貫的視導網路,使中央、地方的視導系統,也能像英國的皇家督學一般,分權分責而又能互助合作。透過視導網絡的建立,整合視導人員、專家學者、師資培訓機構、學術團體等力量,發揮視導功能。經由電腦網路系統,可辦理:行政管理資料作業電腦化;將教育政策、教育資料建立檔案,提供民眾快速的查詢服務;辦理教育人員線上研習活動;透過網路連線,辦理線上專題討論,並由資深教師做立即性回答;由電腦統計資料將各校設備作一事先分析及瞭解,有利教育經費之分配使用。

陸、教育視導的實施方式

教育視導的實施方式,概分為行政視導教學視導二種,行政視導的目的,消極方面在確保校務的合法化與正常化,所謂防患於未然;積極面在促進校務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保障產品的精良。教學視導則專注於教與學的面向,關心教學場域的現象,以提昇教學品質,增益學習效果。

一、行政視導方式

行政視導的內涵,含蓋學校行政的全部,包括教務、學務、總務、輔導、人事及會計等相關行政事務,也是目前督學或教育行政主管單位至校較關切的課題,其所採行之方式,舉其犖犖大者,有下列各項:

(一)定期視導與不定期視導

定期視導是指視導人員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前往學校視導,教育行政機關,往往於年度視導計畫中,會有明確之規定。目前,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即規定駐區督學每學期至少視導各校兩次。而不定期視導,則由視導人員視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二)分區視導

以台北市及高雄市為例,依行政區劃分為若干視導區,每一視導區輪派一位督學負責教育視導工作;其他縣市則採駐區視導制,每區派駐區督學一至二人,負該區教育視導及教育工作成效之責。

(三)分科(領域)視導

係針對各學科(領域)之教學過程及成效進行視導,擔任視導人員多具備該科(領域)之專長。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分科視導已轉型為分領域視導。此類分科(領域)視導人員,包括督學、師範院校輔導教授及學科專長教師等三種。

(四)分級視導

由中央、院轄市及縣市三級政府教育局,分別負責所屬機關學校和社教機構的視導工作。各級私立學校及社教機構則由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視導人員視導,此即分級視導。

(五)分類視導

將同一階段之各類學校或不同性質的教育業務,加以區分,並由專門的視導人員負責視導,即為分類視導。如特殊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或高等、中等及國民教育階段。

(六)集體視導與個別視導

集體視導係以組為單位不定期至各校或受視導單位進行輔導,通常使用於專業計畫或特殊案件之視導。而個別視導則由督學一人自行執行視導工作。

(七)權變式教學視導

沒有一種視導方式可以適用於各種教學視導情境,教學視導必須視教師之教學經驗、服務熱忱、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發展水準、喜好之學習方式及人格特質等因素之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視導方式加以配合,才能發揮視導效果。每個學校背景不同,選用視導方式必須因地制宜,教師的因素往往決定實施的成敗。

二、教學視導方式

教學視導關注的焦點在於教師教學活動,其目的在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增益教學效果。舉凡有關教學現場的教學方法、教材、評量、班級經營及教學情境等皆為教學視導的內涵,其視導方式有以下四種:

(一)臨床視導(clinical  supervision)

此視導方式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Cogan、Goldhammer 和 Anderson於1950年代末期所倡導發展出來的。臨床視導強調視導人員與被視導者首先應建立良好關係,在對等同事關係原則下,彼此面對面接觸,運用循序步驟,藉由觀察、分析的歷程,以協助改進教師之教學行為。

(二)同儕視導(peer  supervision)

同儕視導的基本假定是教師為教學方面的專家,而教師與視導人員若為同儕關係,則視導工作最易為教師所接受,而且更易於促進其專業的成長,強化專業知能的提昇。同儕視導的焦點釋放在觀察、分析及回饋的歷程上,而教師同儕就是他們最好的一面鏡子。

(三)發展性視導(developmental  supervision)

發展性視導是Glickman所創的,Glickman(1990)認為教師有不同的成長和發展的階段,教學視導要依教師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視導方式。教育的目標在於人的發展,而視導人員應有教師成長階段的知識和協助的責任。

(四)合作性事業發展(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此一視導方式是由Glatthorn(1984)所提出,強調教師同事間透過對教學活動的觀察、討論及回饋,而促進彼此教學專業的成長。合作性專業發展並無固定的合作型態,通常是由教師們以三人一組組合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中的二人採自由組合,另一人則由教學視導人員指定參加。

柒、教育視導對學校行政的啟示

學校行政隸屬於教育行政,各項教育行政措施與作為,有賴各級學校密切配合與執行,始能有效落實。教育視導的實施方式為行政視導與教學視導,因此,校長及各處室主管,應兼顧扮演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的角色。

一、校長應發揮行政領導者的功能

校長職責為綜理校務,領導協調各處室分工合作,以達成校教育目標。校長必須採用權變領導,營造和諧的學校氣氛,並兼顧組織目標與個人需求,促進組織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發揮行政領導者的功能。

二、校長應扮演教學領導者的角色

行政的運作乃為教學活動而存在,學校教育的目標旨在提升教學品質。職是,校長自應成為積極的教學領導者。在教學領導的表現上,校長應是首席教師,是教學的資源,能提供改進教師教學的意見,也是資源提供者,溝通者及經常可見的存在者。

三、學校應落實學校本位管理

學校本位管理倡行以學校為主體的教學視導與課程視導,重視學校教師具有專業自主權,基本上是一種強調權力下放的學校管理制度。就此而言,同儕視導應是一項可行的作法,透過同儕間的良性互動與誠懇的討論、聯繫,將更能提高教師的教學品質。因此,唯有落實學校本位管理,才能強化同儕視導的功能。

四、學校應營造民主開放的氣氛

臨床視導有效與否,首要建立視導者與被視導者良好的關係,彼此雙方站在同事對等的立場,以尊重信賴為基礎,促進專業成長,改進教學現場的問題。職是,學校領導者與管理者,宜放下身段,善用參與管理,暢通溝通的管道,營造民主開放的學校氣氛。

五、學校應建構學習型組織

個人、團隊與組織透過不斷的學習、行動、反省及再學習的歷程,帶動組織永續發展、促進個人專業成長。學校應推動以學校本位的在職進修,鼓勵教師不僅做單環路學習,更要提升至雙環路學習及再學習的層次;從事行動研究,找到教學現場的起點,分析情境,運用有效策略,解決問題。只有教師在教學方面專業成長,才能奠定專業自主的基石,教學視導才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伍、結語

教育視導對教育實施成果的評鑑及教育革新的促進皆有正面作用,但由於視導人員的編制不足,且未具教學專業素養,再加上偏重行政考核性質,導致教育視導功能不彰,無法發揮評鑑與視導的應有功能。

學校行政為教育行政的一環,在現今教育視導無法落實之際,有賴學校行政部門肩負扛起視導工作。而校長應扮演行政領導者與教學領導者的角色,落實學校本位管理,營造民主開放的學校氣氛及建構學習型組織,並配合教師分級制度,以有效發揮教育視導的功能。

◎本文改編自:教育視導對國小行政之啟示 張俊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