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會領域課綱 性平教育將納學習重點            最新更新:2018/08/11 21:53

 

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在「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加入「性別平等教育」,讓學生理解性別的多樣性,覺察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事實、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進而尊重與包容多元性別差異。例如國小階段,需教導學生認識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尊重他人的自主權與身體界線等。

課綱草案公聽階段,上述內容就引起許多家長團體、宗教團體不滿,質疑是同志養成教育。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的「愛家公投」中,也有一項「適齡性平教育公投」,主張在國民教育階段不應實施同志教育。

課審會學生委員蕭竹均等人今天提案,認為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把性平教育放在「附錄」,目的是要在各科做橫向統整,這樣的理念很棒,但可能比舊課綱還退縮一些,如果能增加到「學習重點」會更好,更能確保性平教育的必要性。

課審委員、屏東大學教育系教授王儷靜表示,目前看到的課綱草案還不足夠,希望性別議題、女性處境、多元性別處境等內容,能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討論。

發起「愛家公投」的幸福盟理事長曾獻瑩表示,他們不反對課綱提及性平教育,但重點應放在幫助年輕人處理情感衝突、認識和面對自己。如果要談及多元性別、多元情慾,就會有爭議,尤其國中、國小的家長都擔心,過早讓孩子接觸這些議題,會產生誤導。希望課審會在文字上能多加斟酌。(編輯:卞金峰)1070811

 

性別平等是一種價值、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行動目的。立基於我國性別平等教育法

之立法理念,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性別平等教育實踐,應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

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

性別平等教育應啟發學生在不同生活情境和社會場域,覺察性別權力不平等之各項議題,揚棄性別偏見,肯認性別多樣性。性別平等教育應培養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悅納自己與他人的性別展現,進而能以具體行動反制各項歧視。透過終身學習,期使不同性別的學生皆能在開放、多元而接納的校園中

學習與成長,推動性別正義之實現。

 

一、教材編選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指出各級各類學校相關課程及教材,應採

元文化觀點,並納入性別平等與各族群歷史文化及價值觀,以增進族群間之了解與尊重。

(一)性別平等教材研發歷程包括「從性別平等教育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習重點」、「從性別平

等教育學習重點轉化為學習目標」、「從性別平等教育學習目標轉化為教材內容」等。

(二)性別平等教材研發編選應考量「從學生能力發展和概念發展轉化為學習目標和教學策

略」、「從學生興趣和動機轉化為教材和教學策略」、「教學策略轉化為教師用書」等。

(三)教材封面、內文與插圖能呈現多元的性別角色與性別特質、均衡的男女性別比例;文

字使用能符合性別平等觀點,避免使用性別偏見、性別歧視與失衡的語彙。

7

(四)能融入性別平等教育重要內涵,呈現包括「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

多樣性的尊重」、「性別角色的突破與性別歧視的消除」、「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與維

護」、「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防治」、「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科

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識讀」、「性別權益與公共參與」、「性別權力關係與互動」以及

「性別與多元文化」等主要內容。

(五)教師應充實多元文化教育之基本知能,故鼓勵教師自發組成性別平等教育專業學習社

群,透過教學研究會、年級或年段會議,或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學習社群,進行共

同備課、研發自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教材。

(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各領域之教材實施,須透過審查機制以落實,才能彰顯性別平

等教育課程實施成效。

二、教學實施

性別平等教學應重視下述三項原則:關注權力議題分析、以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實踐對

差異的敏感度。

教師須了解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容是達成課程目標的具體策略與手段,更是師生互動

與發揮影響的重要媒介,需積極重視課程的品質與發展。

(一)性別平等的潛在課程:教師秉持著人權、平等與關懷態度,在課程教學中具備性別意

識與性別敏感度,透過師生互動、班級經營、展現關注性別議題態度等方式,營造性

別平等的潛在或隱性課程。例如:在上課過程當中,以平等態度及方式對待不同性別

/階級/背景的學生,給予相同的學習機會與資源;在合作教學法當中,運用團體技巧

或作業協助等方式,避免呈現男女學生之間有性別刻板分工或權力不對等之情形。

(二)性別平等的課堂教學:透過性別平等的課堂教學,建立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知識、技能

及價值觀,教學應用時需顧及學生需求、認知能力及社群文化,根據課程實施要點內

涵設計課程。在教學應用當中,可透過多元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廣泛而

深入地思考當自己面對不同性別關係或互動處境時,若選擇不同的互動方法,會造成

哪些不同的結果與感受。從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並能理解他人的價值觀。

三、教學資源

為使性別平等教育持續深耕校園,政府單位應主動建置並鼓勵民間團體提供相關課程配

套的教學資源與服務,以協助解決現場教師的教學困境,進而落實校園性別平等教育。

(一)政府單位:從中央到地方相關教育層級所提供的各項資源,如相關性別議題的資源、

資料、統計、研究等。

(二)民間團體:民間團體積極投入性別議題的研究與實務,並長期協助校園性別平等教育

 

 

課程的推動與宣導,可提供教師參考。

8

(三)學校單位: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規定,能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

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

空間。

四、學習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教學屬於融入式教學,其課程、教學與評量理應是三者合一,且強

調實作式檔案教學評量或真實評量。評量應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持續進行,

而非只著重總結性的評量。

評量宜融入在領域的課程、教學與評量裡,無論形成性或總結性的評量結果,必須是以

溝通、引導及支持學生的學習為前提來呈現。評量也應兼顧認知、情意、行為實踐等能力及

素養的提升,惟應避免流於知識性或操作性的形式,而疏漏了更重要的情意性和行動性。性

平議題的評量重點在於觀念與態度的導正,以及性別多元尊重與自我突破的實踐。

質性的評量應融入領域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其評量方式應把握多元評量的精神,包含

非正式(口頭提問、小組或班級討論、教師觀察等)及正式(實作、學習檔案、回饋單、概念圖

)的評量。除了融合在領域的紙筆評量外,還可以採取口頭問答、書面報告、觀察、調查

報告、討論發表等真實評量方式,並重視情意、態度層面的評量,可透過自然情境的觀察、

互動溝通、隨機晤談、深度訪談、學生的學習日誌、學習者的省思、檔案評量等多元方式等

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之成效。學習評量不僅是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是引導與順應個別

學習差異之具體指標。

性別平等教育的學習評量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一)對教師而言:

1.教師須能客觀評量,避免性別刻板印象的再製。

2.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評量結果,診斷孩子在性別平等教育的迷思概念,進一步融入學

習領域進行補救教學。

3.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評量結果,檢視並調整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與教學設計。

4.教學過程中實施學習評量的成效,取決於適時、明確、持續不斷與反思性的學習回

饋。

(二)對學生而言

1.學生能理解性別平等教育概念的評量基準與規準,引導其正確有效的學習。

2.學生藉此理解自己的迷思概念,及未來應該朝何種方向學習及調整。

3.學生可發展自我評估的能力,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4.學生應能從評量中獲得如何改善學習的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8932885 的頭像
    n8932885

    SMILE 菊鄉 - 憲徵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