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王延煌:桃園縣第十五期國小候用校長甄試試題解析



考題:請就制度文化、環境脈絡,比較美國式(A型)、日本式(J型)、中國式(C型)三種組織類型之不同?並申述其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上的蘊義。


  隨想:會把這三種型式擺在一起做比較,一定是有「文化」上的明顯差異。就我們平時的刻板印象,文化必然會受生活環境空間所影響,美國地大物博,寬宏大度的氣魄,在經營與管理上就比較不拘小節。另外國家的歷史相對並不算長,年輕的頭腦裡或許裝載著更多有創意的發想;日本人就給了人們嚴謹的形象,處處以禮相待,尊崇典章制度;中國歷史淵遠流長,過去的包袱相對比較沉重,要改變就得有強烈的主張及堅定的意志才能達成。


 


美國組織文化的主要特徵:



  1. 建立共同價值觀:(1)崇高的目標;(2)參與決策和管理:(3)追求卓越
  2. 個人能力主義
  3. 軟硬結合

  隨想:這些特徵(包括另兩種型)都沒有固定的答案,應該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去敘寫。


 


一般而言,將「由領導人個人決策、員工處理、被動服從地位的企業」稱為A型組織。


 


J型組織有終身雇用、緩慢的考核和升遷、非專業化的生涯路徑、內隱的控制機制、集體決策、集體負責、整體考量等特點;A型組織則有短期雇用、快速的考核和升遷、專業化的生涯路徑、外顯的控制機制、個人決策、個人負責、局部考量等特點。


 


中國式之組織管理對於「情感」及「關係」非常重視。具有以下特徵:



  1. 權威與親情交織的家文化
  2. 家族利益高於一切的家族主義
  3. 建立在家長權威基礎上的獨斷專行

 


教育組織的基本特性屬於養護性及維持性,其主要任務為傳遞文化及保存傳統。


 


教育行銷策略能協助教育組織,檢視自身條件及內外環境變化趨勢,改善教育品質,有效提升學校形象,爭取外部資源,以吸引學生前往就讀。


  隨想:爭取外部資源,似乎變成所有學校校長理所當然的責任!是不是有點奇怪?以私校來說,校長大概沒有爭取外部資源的壓力吧?為什麼公立學校有?而且變成「習以為常」?沒有努力爭取反而覺得奇怪!


 


行銷是一種需求管理的過程,包括行銷、分析、規畫、執行與控制。行銷策略則是針對目標市場的定位、促銷及分配,其目的在滿足顧客需求及完成組織目標。


 


 


【閱讀資料】


師友月刊,539期(2012.05


 Z理論認為,一切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信任、敏感與親密,因此主張以坦白、開放、溝通作為基本原則來實行“民主管理”。大內把由領導者個人決策、員工處於被動服從地位的企業稱為A型組織,他認為當時研究的大部分美國機構都是A型組織。A型組織的特點為:

  1.短期雇用;

  2.迅速的評價和升級,即績效考核期短,員工得到回報快;

  3專業化的經歷道路,造成員工過分局限於自己的專業,但對整個企業並不瞭解很多;

  4.明確的控制;

  5.個人決策過程,不利於誘發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

  6.個人負責,任何事情都有明確的負責人;

  7局部關係。

  相反,他認為日本企業具有不同的特點:

  1.實行長期或終身雇傭制度,使員工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

  2.對員工實行長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3.非專業化的經歷道路,培養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多專多能人才;

  4.管理過程既要運用統計報表、數位資訊等清晰鮮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對人的經驗和潛能進行細緻而積極的啟發誘導;

  5.採取集體研究的決策過程;

  6.對-件工作集體負責; 

  7.人們樹立牢固的整體觀念,員工之間平等相待,每個人對事物均可作出判斷,並能獨立工作,以自我指揮代替等級指揮。他把這種組織稱為J型組織。

  大內不僅指出了A型和J型組織的各種特點,而且還分析了美國和日本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以致其典型組織分別為A型和J型,這樣,就明確了日本的管理經驗不能簡單地照搬到美國去。為此,他提出了“Z型組織”的觀念,認為美國公司借鑒日本經驗就要向Z型組織轉化,Z型組織符合美國文化,又可學習日本管理方式的長處,比如“在Z型公司裏,決策可能是集體做出的,但是最終要由一個人對這個決定負責”。(第66頁)而這與典型的日本公司(即J型組織)做法是不同的, “在日本沒有一個單獨的個人對某種特殊事情擔負責任,而是一組雇員對一組任務負有共同責任”。(第39頁),他認為“與市場和官僚機構相比,Z型組織與氏族更為相似”,並詳細剖析了Z型組織的特點。

  考慮到由A型組織到Z型組織轉化的困難,大內給出了明確的13個步驟,認為這個變革過程一般應如此進行:

  1.參與變革的人員學習領會Z理論的基本原理,挖掘每個人正直的品質,發揮每個人良好的作用;

  2.分析企業原有的管理指導思想和經營方針,關注企業宗旨;

  3.企業的領導者和各級管理人員共同研討制定新的管理戰略,明確大家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4.能過創立高效合作、協調的組織結構和激勵措施,來貫徹宗旨;

  5.培養管理人員掌握彈性的人際關係技巧;

  6.檢查每個人對將要執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7.把工會包含在計畫之內,取得工會的參與和支持;

  8.確立穩定的雇用制度;

  9.制訂一種合理的長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10.經常輪換工作,以培養人的多種才能,擴大雇員的職業發展道路;

  11.認真做好基層一線雇員的發動工作,使變革在基層順利進行;

  12.找出可以讓基層雇員參與的領域,實行參與管理;

  13.建立員工個人和組織的全面整體關係。

  大內認為這個過程要經常重複,而且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比如十到十五年。

  《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中譯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1984年出版,是“國外經濟管理名著叢書”中的一種。


 


 


 


 



相對於日本的Z理論「強調團隊、家族、安穩,不要太多專長;重視共同作決策,在大家族上共同發揮」,也相對於美國的A理論的「講求功效、責任感,在管理上重視效率、績效的衡量」,成中英在C理論: 易經管理哲學》 從整體論哲學和易經哲學的立場創立了「C理論」的中國管理哲學,。成中英的C理論強調「易經管理模式」,C 是指下列管理學的五個C Centrality (: 中作為最高目標與動源) Control (: 控制性)Contingency (: 變化性)Creativity (: 創造性)Coordination (: 協調性) 成中英以易經哲學來重新理解這五個管理學的課題的整體的辯證關係,五個C同時也是管理的五項要素,領導 ()、應變 ()、創新 ()、人才 ()、決策 () 成中英的C理論的易經管理重視動態整體觀與雙元並濟的管理模式,依此,「易經管理模式」具有下列四個原則:


(1) 掌握實際與變化。


(2) 整合差別與矛盾。


(3) 規劃方向,開發潛力。


(4) 以一體多面方式解決問題,開創空間,實現目標,層層推進,止於至善。


    成中英的C理論從管理哲學的角度提出中國管理學和比較管理學的基本思想模型,其角度十分宏觀,並能與中國哲學的根源關連起來,十分值得吾人注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