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聯合國第4屆世界婦女會議通過「北京行動宣言」,正式以「性別主流化」作為各國達成性別平等之全球性策略。性別主流化」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價值,希望所有政府的計畫與法律要具有性別觀點,並在作成決策之前,對男性和女性的可能影響進行分析,以促使政府資源配置確保不同性別平等獲取享有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及資源取得之機會,最終達到實質性別平等。

 

我國於94年開始積極推動性別主流化工作,以性別統計、性別預算、性別影響評估、性別分析、性別意識培力、性別平等專案小組運作為主要推動工具,而為協助各部會分階段逐步落實性別主流化政策
 
貳、背景概念
一、性別主流化 「性別主流化」自 1995 年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首度提出後,在國際 間已被視為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策略。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指 出,性別觀點的主流化乃是一項過程,在於評估立法、政策與方案等有計劃性的 行動,在所有範疇、所有層次中對男性與女性所產生的影響(林芳玫,2009)。 根據聯合國性別議題和婦女地位提升特別顧問辦公室(OSAGI),性別主流化強 調任何活動(例如資源分配、人才培育、計畫執行和督導等)都要以性別觀點 (gender perspectives)和性別平等目的為核心,希望能把不同性別者的觀點與經 驗反映在政策與方案的設計、執行、監督與評估中,讓每個人都可以均等受惠, 並由此帶動深層的組織變革,打造一個符合性別正義的社會。 性別主流化強調性別平等是攸關社會發展、人權保障和經濟成長的價值,而 不是特定人口的福利,不只純粹關心女性的議題,也不是只在邊陲的位置上為婦 女增加一些福利和行動。性別會與其他範疇交錯,如種族,族群、階級、年齡、 國籍、宗教等,構成更繁複的社會景象與性別關係。性別經驗會因為我們的階級、 族群、性取向等背景而有不同,推動「性別主流化」不是在排擠其他社會議題, 而是將各種交錯的社會因素納入考量,更深入適切地改善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問題 (游美惠,2006)。 如何推動性別主流化呢?在實務層次上,以政府機構的公務員為對象,提供 性別主流化的訓練,以性別分類統計數據、性別分析為工具,在研擬一項政策和 進行政策效益評估時,即納入性別觀點;從政策研擬到效益評估的整體流程中, 密切邀集性別專家、婦女、相關利益當事人進行諮詢使其參與決策過程,亦是性 別主流化的重要關鍵(林芳玫,2009)。行政院婦權會於 2005 年委員會議通過「行 政院各部會推動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將六項工具納入各部會推動性別主流化 之重要工作 1 ,包括:
1. 性別統計:透過區分性別的統計資料呈現,瞭解不同性別者的社會處境。 1 行政院各部會推動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95-98 年),見 http://cwrp.moi.gov.tw/site.aspx?site_sn=38 「城市發展」專 刊 城市發展 City Development
2. 性別分析:針對性別統計資料及相關資訊,從具有性別意識之觀點來分析性 別處境及現象。
3. 性別預算:預算編列優先考量對於不同性別者的友善環境建制。
4. 性別影響評估:在制訂方案、計畫、政策、立法時,考量不同性別觀點,對 於不同性別者的影響及受益程度進行評估檢討。
5. 性別意識培力:透過性別主流化策略及性別意識相關研習訓練等,更瞭解不 同性別者觀點與處境,提昇個人追求並落實性別平等之能力。
6. 組織再教育:透過組織內部性別主流化課程、研習或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執 行,讓組織內部人員產生性別主流化意識,並在其工作場域中加以落實。 性別主流化是達到性別平等的有效策略,不只強調預算和人力、工具的發展 和使用技巧,更重視不同性別者(尤其是婦女)的培力和參與政策形成的過程, 以及組織文化的重整(Corner, 1999)。性別主流化雖然帶來了婦女預算比例上的 成長,但要不讓性別主流化流於口號而缺乏實質內容,公務人員對於業務的熟悉 度與認同感得要趕上預算成長的速度,爭取了資源也需有行動的細緻規劃,才不 會讓執行品質與預期效果落差過大。
 
二、性別平等教育 從 1996 年「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政策建議被納入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同 年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997 年公佈實施),1997 年教育部設置「兩性平等教 育委員會」,1998 年教育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納入「兩性教育」的議題,至 2004 年通過並公佈「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提供法源依據, 性別平等教育在學校的推動與實施已有近十年的歷史。 0 3 0 性別平等教育法明訂性別平等教育為「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 地位之實質平等」,而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 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 育(教育部,2008)以「性別為社會建構」的概念為理論基礎,在基本理念中指 出: 所謂「性別」(gender),其意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度與文 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而「平等」(equity)除了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之外, 「城市發展」專 刊 Development 0 3 1學術論壇 城市發展 City Development 性別主流化在教育機構的實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更謀求建立公平與良性的社會對待。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即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促使不同性別或性傾向者 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 因素而受到限制。 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課程中多加入幾堂性別課程,而是以認識多元 文化和尊重差異為基調,除了協助受教者認知社會文化的多樣性,破除性別偏 見、歧視與刻板化印象,也希望引導他/她們探究性別權益相關議題,積極參與 社會團體,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積極性差別待遇」與「肯認差異」是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概念。性別 平等教育是希望能消除對不同性別者(尤其是女生和非異性戀性取向者)的偏 見、歧視及種種不公平的待遇,讓性別之間達到平等。這個變公平的過程,不是 要把所有人都變得相同,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如果不能在差異的基礎上保障每 個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就不是真正的公平(楊佳羚,2002)。對於受到不平 等對待者,我們應積極提供資源及機會等協助,以確保其地位之平等並維護其人 格尊嚴。舉例來說,我們不能要求女生變得和男生一樣,把自己變得像男人,才 能得到和男人相同的待遇,這不是性別的平等,因為這意謂著她必須要把女性的 特殊需求隱藏起來自行處理。關注不同性別者的特殊經驗和處境,讓不同性別者 在實質平等的條件下發展,才可能促進實質結果的平等,這也是性別主流化主要 的目的。 談性別平等,我們不只要看見性別差異,還必須看到男女內部都有階級、族 群、年齡、性傾向等各種多元屬性的差異。差異是社會與歷史的建構,是歷史、 文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產物,差異不只是現象與外貌的不同而已,更重要的問 題是:這「不同」的意義是如何被生產和建構的?其結果使得不一樣具有層級性, 及某一「類」的人可以將跟他/她不一樣的另一「類」人刻畫、描述、界定或製 造成較低等次級的類屬(游美惠、黃馨慧、潘慧玲、謝小芩,2004)。缺少對差 異的肯認經常是壓迫的來源。Iris Marion Young 認為壓迫是對自我發展的制度性 限制,壓迫包含一種系統化的制度性過程,有些人會因為環境不夠肯認其存在而 被限制學習,或者無法自在地發揮其能力,或者無法在一種他人能聆聽的情境中 「城市發展」專 刊 城市發展 City Development 自由表達(游美惠,2004)。這也提醒我們,在政策擬定中考量性別差異,絕對 不等同於進行性別區隔。 至目前為止,關於積極性差別待遇和肯認差異,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尚有許 多待努力的地方。以多元性別為例,學校的正式課程看不見多元性取向的教學, 但是潛在課程卻處處可見對同性戀的偏見與敵意,主流的性教育論述更是隱含異 性戀霸權與恐同情結(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4)。這樣的學校教育工作 將異性戀經驗視為常規與常態,排除或扭曲非異性戀者的經驗,其作用往往在合 理化並鞏固社會中的性別(性取向)不平等,台北市教育局發函要求學校(國高 中職)監督社團不得滲透同性戀,即是具體的例子。2010 年 2 月,根據台北市 議會同志公民政策之附帶決議,台北市教育局發函國高中職:「請各校加強瞭解 並督導社團活動,防止假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不合宜之同志交誼活動,以 維護學生健康適性發展。」此舉引發軒然大波,許多社團抗議台北市政府和台北 市議會孤立同志青少年,帶頭歧視又違法。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第 14 條第 1 項:「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及 服務上之差別待遇。」第 14 條第 2 項:「學校對因性別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 之學生應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性傾向不是可以經誘導吸收而改變, 而性傾向的模糊與否也與年齡無關,這個函顯示教育當局營造性別平等友善環境 不力,其背後更隱含歧視、恐懼同性戀的意味。這樣的正式和潛在課程讓學生無 從正確、公平地認識人類情感發展的多樣性,也無法讓學生發展尊重差異的能 力,不少學生不曾在學校的課程與教學中,有機會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感,培養 積極正向的身份認同。學校政權裡的異性戀霸權/同性戀恐懼症要被認真看待, 性別平等教育要加入多元性別的議題,學校成員要一起參與性別友善的校園文化 和氛圍的建立。 0 3 2 從課程政策、立法,而後進入學校的課程和組織,經過近十年的推廣,雖然 教育人員可能尚不清楚性別平等教育的精神和主要訴求,但大都知曉「性別平等 教育」這個語詞。不同性別、性取向、族群和階級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本身的性別 經驗、空間設計與環境的安全無障礙、多元性別氣質與校園中的性別暴力等議 題,都是性別平等教育工作重視的面向。 「城市發展」專 刊 Development 0 3 3學術論壇 城市發展 City Development 性別主流化在教育機構的實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三、性別主流化和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是全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基礎,性別主流化則有助於達成 性別平等教育法中「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的目的。在教育體系中,政府、 學校、教育機構、與教育有關的非政府組織,甚至是補教業等的教育活動都應有 性別主流化的考量。 因過去數十年來的師資培育內涵未包含性別平等教育,使得中小學教師甚少 反省性別角色與教師身份的複雜關係,相關的文獻都認為教師性別意識的增長和 覺醒是性別平等教育初步要落實的事,這個觀點也是近幾年來性別平等教育推動 的重要課題,透過研習、大型演講、工作坊等活動進行「性別意識培力」是常見 的進修方式。然而,除此之外,性別主流化的其他工具就很少出現於教育機構的 相關行動中。性別作為社會體系的一個重要特質,形塑人際互動的期望和壓力, 也參與在文化和組織的建置過程,不平等的性別待遇時常包裹著「性別中立」的 外衣,深藏在制度、結構或是文化之中,很難被察覺。我們可以思考:哪些性別 統計可協助我們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學校處境?從性別觀點分析,這些統計告訴或 提醒我們哪些現象?依據積極性差別待遇的概念,如何編列預算,建構性別友善 的學習環境?在制訂方案和計畫時,是否進行性別影響評估,瞭解對於不同性別 者的受益程度?關於組織再教育,何謂具性別平等觀點的學校文化(或教育機 構)?以學校為例,教師參與哪些性別平等教育的實作,哪些行為和態度被鼓勵 或不被鼓勵?對於學校的性別平等政策和方案,誰有權可以做決定?學校成員的 性別權力關係如何被保存或改變? 在教育體系中推動性別主流化,可參考 Gender Mainstreaming in Education (Leo-Rhynie, &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nd Labour Law,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1999)手冊所提供的幾個原則:
 
(1)探討教育過程中的性別 議題時,要同時留意種族/族群和階級的因素;
(2)要確保性別平等之實施與探 究能促進生涯和工作機會之開展;
(3)排除影響就學機會均等的一切結構性障 礙,包括法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之限制;
(4)讓女性能增能培力,覺察 自己的能力並可以並積極主動促進發展;
(5)增加女性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決策中 的參與機會與參與程度。
 
在這本手冊中也有一些行動策略可幫助握有資源的決策 「城市發展」專 刊 城市發展 City Development 者實踐性別主流化,其中一項即是主張要先做好性別效應分析(gender impact analysis),以便政策或辦法切合需求。以個別組織來看,可以先檢視出哪些既有 政策、規定、作為、活動等是不符合性別平等原則的?如何改進?組織中的性別 權力結構、決策單位的性別組成如何?人員是否具性別意識、接受性別訓練與具 有行動能力呢?是否有防治性騷擾政策和教育訓練?教育體系中資源分配、機 會、參與、成就的性別統計資料為何?是否關注不同性別者的需求?是否在課程 中注入性別觀點?學校是否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的科目?是否營造性別友 善的學習環境?列出有輕重緩急之分的實施工作項目,逐步改善,而後進一步擬 定積極促進性別平等的法規或政策,如此才能帶動其他社會結構進一步的改革。 教育工作既要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又要執行性別主流化政策,是不是在既有 的工作項目上多堆疊另一件事呢?走訪各級學校和教育行政機構,常常聽到「性 別只是我們業務的一小部分,除了性別之外,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言下之 意,性別平等教育的業務不可能被分配到太多的時間和氣力。學校行政人員口中 「業務」指的是「教育局要求的報表和工作報告」,教育局承辦人員口中「業務」 指的是「中央主管機關(或是縣市層級委員會)的交辦事項和性別平等教育工作 的執行進度」,難怪教師會感嘆:「學校的性別教育就是教育局的每個交辦事情都 有結果可以呈現就好,有的老師也不會全班學生都寫學習單,只要請幾位寫一 寫,交給學校,就可以交差了。」用「業務」來思考,就很難具體展現性別主流 化的精神。唯有教育機構和學校在研擬政策和進行政策效益評估時,即納入性別 觀點,在預算、人力、行動、組織持續地耕耘,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的社會圖像 才可能具體實現。 0 3 4 性別平等不會只是「業務」的一部份,而是政策和行動的核心價值
 
五、何謂『性別主流化』?請您從主任的角度,申述『性別平等教育法』對學校 課程的規定,並說明學校實踐的策略與方式? 解析者/潭子區潭陽國小黃玉嬌主任 指導/鮑瑤鋒校長
【試題解析】
一、說明性別主流化的意涵
二、從主任的角度,申述『性別平等教育法』對學校課程的規定
三、說明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實踐的策略與方式 【參考解答】 性別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 二十一世紀是追求男女平等、性別平權的時代。現今社會受舊有父權思想之影 響,男尊女卑,家庭暴力、婦女受虐、性侵害、性騷擾等事件層出不窮,此類案 件不但阻礙社會進步,更造成社會不安。因此,如何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是學校教 育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性別主流化」的意涵:
(一)所有性別〈男性、女性及中性〉都應享有平等權利
(二)以人為本的思考,尊重個人性別認同及性別歸屬
二、『性別平等教育法』對學校課程的規定 性別平等教育法於民國 100 年 6 月 22 日修正公佈,全文共 38 條,共分七章, 於第三章中明訂學校課程之規定,茲分述如下:
第十七條 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應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 而有差別待遇。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 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學校應發展符合性別平等之課程規劃與評量方式。
第十八條 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 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 性別觀點。
第十九條 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 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教師應鼓勵學生修習非 傳統性別之學科領域。
 
三、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方式
(一)明確目標,建全行政支援系統
1、依法成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定期召開委員會議,給予回饋及獎勵。
2、擬定年度實施計畫,設計主題課程及工作分配。
3、研訂性別平等教育方案,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效能。
4、建立學校性別安全危機處理模式及輔導轉介流程,因應突發事件。
(二)規畫環境,建構「性別平等」校園文化
1.空間及設施考量男、女性生理差異,教導學生正確觀念。
2.建構校園安全走廊,防治性騷擾及性侵害,增進安全環境及性別意識。
3.加強宣導性別平等觀念,鼓勵女老師參與學校行政事務。設置學生申訴管 道,提供諮詢服務。
4.定期辦理性別交流活動,促進性別之瞭解。
(三)增進知能,培育師資及專業人才
1.辦理「性別平等專業學習社群」,鼓勵教師參與及觀念分享。
2.加強理念溝通和意見交流,以建立教師『無性別差異』之觀念。
3.延聘專家學者,參與校外專業研習,充實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
(四)充實課程,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
1.注重潛在課程的影響,選編教材應避免性別差異之刻板印象。
2.編擬性別適性教材,以主題統整的方式,設計性別平等教育各項活動。
3.教室教學環境佈置及班級規約應強化性別平等觀念。
4.策劃公平、公正的多元教育活動,促進性別之和諧互動。
(五)鼓勵參與,建立家長正確教養觀念
1.強化親職教育功能,建立家長性別的正確教養觀念。
2.運用社區資源協助推展性別平等教育。
3.辦理社區宣導,增長性別平等意識,強調性別平等觀念。
(六)有效措施,永續推展性別平等教育
1.引導家長對性別議題的關心,進而協助家長去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2.整合並厚植學校與社區資源,以利性別平等教育工作之順利推展。
3.建立有效視導、評鑑回饋機制,適時表彰,激勵士氣。
 
性別平等是社會和諧的原動力 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必須落實於家庭,起源於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應帶動師生 間平等互動關係,養成學生具有多元文化的觀點,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 個體與性別差異,才能促進性別和諧的社會。
 
 

別主性別性別主流化別主流化主流化性別主流化流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