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

學習走出課室  讓孩子夢想起飛

 

壹、理念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是生命的本能;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喚起學習的渴望和喜悅,增進真情、善念、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並營造萬物可為師、處處可學習的學習氛圍,創造全民為戶外學習服務的環境。

我們深信戶外教育能協助教學者反思學習的意義,擴展學校教育的視野和策略,帶給教與學之間的友善互動和深度學習。我們深信戶外教育能促進政府各部門、社會大眾共同為臺灣教育付出心力,讓教師、家長與民眾成為孩子學習的陪伴者,讓戶外場域與室內場館之經營者、民間企業、專業人士一起來提供豐富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貳、願景與目標

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可以延伸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感動,提升孩子品德、多元智能、身心健康、合群互助和環境美學的素養。

戶外教育提供最佳的學習情境,舉凡在校園角落、城鄉社區、文化場所、農漁牧場、山野大地、森林溪流等都是學習的基地,可以豐富生命經驗,可以發展多元智慧的潛能。我們共同珍視戶外教育,促進學子想望大地、海洋、天空之美,領略在地特色、人文藝術、歷史古蹟之美。

且讓我們一起:

  • Ø  營造優質的戶外教育環境。
  • Ø  回歸真實世界的學習情境。
  • Ø  發掘山海大地的自然奧秘。
  • Ø  體驗文化創意的生活美感。

參、定位與範疇

戶外教育是泛指「走出課室外」的學習,包括校園角落、社區部落、社教機構、特色場館、休閒場所、山林溪流、海洋水域、自然探索、社會踏查、文化交流等等之體驗學習。透過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

一、誰來參與

任何關心戶外教育的個人、團體、機構、企業都是最佳夥伴。因為戶外教育需要跨領域和跨組織整合,才能為學生與教師提供最佳的學習場域、內容和資源。

(一)    學習者:人人都是戶外教育的學習者;尤其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更需要學習如何學習,教師和家長學習如何規劃教學活動。

(二)    支持者:中央部會制定政策、地方政府部門和各級學校應落實推動、民間團體提供專業能力等。

(三)    規劃執行者:教師、家長、專業人員、教育學者、場域經營者等共同規劃、執行和評估教學方案,以確保其品質和安全。

(四)    資源提供者:課室外的學習活動需要充沛資源,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應提供各種支持,以利戶外教育的推展。

二、學習什麼

「教育即生活!」教育不只是抽象知識的獲取,更是學習「如何學習」的過程。戶外教育提供了真實而具體的情境,能統整各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建構學校本位特色,更能讓學生透過體驗,提升學習成效。

三、何時實施

配合課程學習目標和完整評估,任何時間都可進行戶外教育,包括正式上課時間、放學後課餘時間、週末例假日或寒暑假等。

四、何處進行

實施戶外教育可由近而遠,配合課本的單元學習、日常生活的體驗、計畫性的探索挑戰,處處都是學習的場域,例如:

(一)    校園環境:搭配學科領域或議題教學,利用校園環境資源,包含活動空間、藝術造景、動植物生態等。

(二)    社區場域:利用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環境,包含公園、田野、文化場所等進行鄉土學習和節慶活動。

(三)    鄰近縣市:提供生活差異較大的學習經驗,包含城鄉交流、都會設施、文化場所與社教場館,自然野地、環境學習中心等,進行跨學科的主題學習。

(四)    遠距場域:利用多日型戶外教育方案,對學習者有更深遠的影響,例如:山海環境、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森林遊樂區、特色文化場所等。

五、有何效益

利用自然體驗、環境學習、多元文化、生態旅遊、運動休閒、遊憩生活等,引入創意思維和遊學教育,以促進全方位的發展。學習效益如下:

(一)    從體驗學習與反思中,孕育品德、情意與創造力。

(二)    在友善互動和合作學習中,同時養成獨立與自理的能力。

(三)    增強學習動機,促進認知發展和表達溝通能力。

(四)    促進手、腦、身、心的協調與動作技能的發展。

肆、行動策略

    建立國家級推動戶外教育的完善機制,建構協調平臺和協作夥伴,整合相關資源,提供多元優質的課室外學習機會。其五大系統為:

 一、行政支持系統:

建構完善的配套措施與法令規章,整合中央各部會政策與計畫,連結地方政府相關局處行政網絡,各級政府應逐年寬列經費,共同支持戶外教育。

二、場域資源系統:

     整合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管轄之環境場所和文化場館,連結節慶活動、民間社會團體、觀光休閒處所等多元性的戶外教學場域,並建置網路平臺,以提供數位資訊資源。

三、課程發展系統:

結合國家教育研究院之學習領域課程研發,鼓勵產、官、學、民間團體協作,以強化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和其他戶外學習方案的規劃、執行,並訂定具體指標與評估方法,以確保戶外教育的品質。

四、教學輔導系統:

提升教師的戶外教學能力,培訓專業人力資源成立課程發展暨輔導團隊,以建立教學支援與輔導系統,發展優良教學案例,並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以落實戶外教育之成效。

五、後勤安全系統:

戶外教育之交通旅運、餐飲住宿、風險管理、緊急救護等後勤配套措施,應由各級政府主管業務單位、學校、家長、民間團體和產業界,共同建置安全、永續的支援體系,以利戶外教育之積極推展。   

伍、展望

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戶外教育可以豐富孩子的學習內涵,讓我們一起創造「向大地學謙卑,與萬物交朋友,讓知識走出書本,讓能力走進生活」的教育契機,建構孩子的人文素養和自然情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8932885 的頭像
    n8932885

    SMILE 菊鄉 - 憲徵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