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是需要思考的,在思考的過程裡,才會發現世界不同角度的美麗。 

一、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

以舊有知識與經驗為思考的依據,是複製思考。聚歛性思考層次的問題通常都需要經過分析和整合的步驟,目標是引導到你期望的結果或解答。這種問題大部份是問:為什麼?如何?什麼方法?聚歛性思考時個人能用已有的經驗把事實統合於邏輯的或和諧的順序之中,並遵循傳統的方法與已存的知識,進行有條理又有組織的思考。

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根據既有的訊息生產大量、多樣化的訊息。擴散性思考雖不等同於創造力,但被視為創造力的潛能或創造思考的主要歷程,可用來預測創造性成果或表現。對聚斂性思考而言,結論或答案只有一個,思考會被限制或控制,而循著獲得特定答案的方向進行...相反地,進行擴散性思考時,你的大腦會恣意揮灑,搜尋所有的可能答案,這種思考模式常發生在沒有固定結論的時候。擴散性思考的特性是不受目標的束縛,你有足夠的自由,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推翻舊的解決之道,在必要時朝某方面突破、創新。愈能尋獲資源的生物體,成功的機率也愈大。

擴散性思考層次的問題就像自由聯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又稱開放性思考。這類的問題大部份是問:想像?猜想?預測?假如?可能?擴散性思考是不以現存知識為範圍,也不遵循傳統的確切方法去思考的能力,此種思考的結果,可能由已知而獲知未知。

三、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

垂直思考是我們傳統所用的思考模式,從已知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線,垂直深入分析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思考方法適於對既定問題作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

四、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

水平思考是與垂直思考法相對而言的,是指盡量擺脫傳統觀念而從新的視角對某一事物思考的一種方法。垂直思考法強調思維的單向性,水平思考法強調思維的多向性,即善於從多方面、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它使垂直思考法的思維途徑從單維發展到多維,因而具有較多的創新可能性。利用水平思考法,可從一種觀念出發,聯想出特點與這相似、相關的事物。

水平思考法的特徵:要擺脫老框框的限制。要全方位地思考,找出不同於一般思維方式的新特點。對於偶然一閃的構思,應該抓住不放,深入發掘新的意念。

水平思考的缺點:水平思考法可能會太天馬行空,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會完全脫離設計要求。

五、演繹思考(Deductive thinking)

演繹(deductive)的思考過程就是將一般事件解釋推演到很細緻的過程(general - specific)。

在傳統的亞里士多德邏輯中,演繹推理所得的結論係從已知事實(亦稱為-前提)「必然」得出的推理結果,如果前提為真,則結論必然為真。演繹推理還可以定義為結論在普遍性上不大於前提的推理,或結論在確定性上同前提一樣的推理。由概化的原則應用到一般事項上,如「三段論法」(大前題、小前題、結論)

六、歸納法(inductive thinking)

歸納法或歸納推理,有時叫做歸納邏輯,是論證的前提支持結論但不確保結論的推理過程。它基於對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觀察,把性質或關係歸結到類型;或基於對反覆再現的現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觀察,公式表達規律。

歸納(inductive)就是把很細的東西最後分類總結成一種說法(specific-general)。即搜集事實,根據事實找出通則 (rules) 或概化原則(generalization),歸納須擁有搜集事證 (evidence) 和驗證假設兩大技能。

 

 

無疆界的社會網絡中,是快速的溝通、交流與便利合作,但其背後也隱藏著各國、各學者甚或各書籍一直在討論的全球化競爭。在面對全球人才的挑戰下,創新、創意這類的口號不絕於耳,但靜下新來思考吧~想想你現在從小到大培養出來得思考路線到底是:分聚斂性思考還是擴散性思考居多,而在講究創意的社會中擴散性思考是你該積極培養的另一個思考邏輯主線!

 

當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重視與研究,季弗德(Joy Paul Guilford)的研究與倡導,並以他在1950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會長就職演說為濫觴。季弗德的智力結構論,將思考歷程區分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兩個概念,前者指針對一個問題尋找一個可接受的最佳答案,後者指根據既有的訊息生產大量、多樣化的訊息。我們可以這樣舉例來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1 + 9 = ?,我想這是台灣人的強項,當然就只有一個答案10。這就是我們在填鴨式教育中培養出來得最大能量,以思考分類來看這就是『聚斂性思考』

a + b = 10,當中ab各自為何,答案就變成無限多種囉,因為ab可以是正數、負數、小數、虛數故其組合有無限多種,這是一個不只有一個答案的題目,此問題從不同的面向看就會帶出越來越多不同的答案這就是『擴散性思考』

 

教改,其實一直想跳脫聚斂性思考的死胡同。台灣的教改其實理念是對的,整體的教育體制跟期待培養出來的學生的思路邏輯,要逐步往擴散性思考的方針來調整,但有好的理念卻沒有好的實施方向,這是比較可惜的。例如:一直想廢除考試,好像不考試就是解藥,但在沒有好的配套措施之前,這個反而是拉大社會的階級落差的毒藥。因為那環境不好的學生到底未來的存活知道是什麼?大官員們,根本還沒想清楚,只記得以前在美國是怎麼過生活的,但台灣可不是這樣啊!此外,撇開考試升學不談,那免試升學真的就會使學生走向多元思考的路線嗎,我想好像也未必耶!當學校的授課方式還是簡報一頁一頁往下按、單字一個一個往下背、國文一段一段往下唸那無形中還是在拉拔學生早向收斂式思考的道路。

 

台灣是靠著工業時代的老本再過生活,要轉型就得面對現在早已處在資訊時代。絕對的對錯,出現在產品製造的過程中,要就是良品要就是不良品,所以往往只要將問題收斂找出根本即可,所以收斂性思考在此時很受用;但時代變了,youtube、推特、fb…滿天飛的時代,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無限的創意在這些平台中漫天飛行真的精彩無比,可惜的是台灣不是上面的表演者,而是坐在台下拍手叫好的觀眾而已。

 

轉型那就要變,很多學生背了好多東西,但套句我常說的話:『背久了,你的人生就會很背』,基本功很重要,但除了基本功之後擴散性思考去想想各種不同可能的撞擊,會產生什麼火花,為何我們無法跳出這個框框,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還是等老師、主管或老闆下命令叫我們跳出這框框吧。其實人與生俱來就愛幻想,所以本來就是擴散性思考的成員,但奇怪了來到學校跟工作場合之後,卻猶如行屍走肉的走向收斂式思考的一員。這就是台灣長期塑造出來得壯舉小心喔!韓國已經慢慢跳出去了,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呢~

 

還在等別人給你怎麼跳脫收斂式思考的答案嗎?如果是那你就還停留在這麼思考模式當中。因為擴散式思考哪來得標準答案不是嗎?沒有人能使你腦袋動起來,唯有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8932885 的頭像
    n8932885

    SMILE 菊鄉 - 憲徵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