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試題題目】教育指標(educational indicators)可用來了解教育發展現狀、診斷教育問題以及評估教育績效。請就學校中的「學生輔導」面向,列舉三項「關鍵指標」(key indicators),說明指標名稱與內涵,並闡論學校在這三項指標追求「卓越」表現的具體作為。

【參考解答】

壹、前言

追求卓越、前瞻創新是教育領導者的教育理想。要營造一所卓越的學校,必須有具體可行的指標為依據。學生輔導是卓越學校的核心工作之一,需建構其具體可行的關鍵指標,才能指引學生學習輔導及生活輔導的方向,必須落實關鍵指標卓越表現的具體作為,才能真正為學生謀福利。

為有效達成卓越的教育作為,需建構明確的教育指標與規劃可行策略,方能達成預期目標;以下就教育指標的意涵、關鍵的指標與內涵與可行的具體作為略述如下:

貳、教育指標的意涵

教育指標有兩層意義,一是作為評估教育運作預期結果的具體項目,另一則是描述教育系統重要特徵的具體事項,是以,教育指標是作為指引教育運作、呈現教育標竿的具體項目或事項。藉由教育指標可以了解教育發展現狀、診斷教育問題以及評估教育績效。

教育指標的建構其功能在說明或擬定教育政策或計畫、提供教育評鑑的客觀標準、反映教育發展或表現以及確保教育品質與績效。

參、學校中學生輔導面向的三項關鍵指標名稱與內涵

一、綿密的輔導網絡
從多元體系來建構輔導網絡,彼此分工合作輔導學生,整合各方面的資源,能靈活運用這些資源,依據學生的輔導需求,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實施三級輔導。

其指標內涵包含:
1.學校輔導網絡能整合多元體系
2.學校輔導網絡能滿足個別差異
3.學校輔導網絡能靈活運用追蹤管考機能。

二、多元的輔導策略
能評估及掌握個案的特性,尋找有效的輔導策略,輔導策略能依個案不同而有不同的輔導方式,學校並能整合各項資源輔導需要被輔導的學生。

其指標內涵包含:
1.學校能整合各項資源輔導學生
2.學校能辦理多元輔導活動,提升教師及家長關照知能
3.學校能評估及掌握個案進行有效輔導。

三、適性的輔導措施
學校能經常辦理親師專業輔導知能研習活動,以提升教師及家長之輔導知能,能依據學生的不同性向而有不同的輔導措施。

其指標內涵包含:
1.學校能針對學生設計多元適性的輔導活動
2.學校能透過課後輔導、補救教學,協助學生適應學習生活
3.學校能辦理親師專業輔導課程,提升輔導功能。

肆、學校追求學生輔導卓越表現,應有的具體作為

針對上述所列舉的學生輔導面向的三項關鍵指標,闡論學校在這三項指標追求卓越表現的具體作為如下:

一、在綿密的輔導網絡方面
1.能有效整合輔導資源,建立教、訓、輔三合一的輔導模式,詳訂輔導流程與運作模式。
2.能積極訂定各項學生輔導活動實施辦法,並有效落實執行與定期檢討策進。
3.能建立教師系統輔導職責,並能建立學生輔導工作三級輔導的策略。
4.能依據師生需求,每年擬定各項學生輔導測驗及諮商計畫,並定期實施。
5.能有效建置學生各項輔導資料,透過E化建檔,並能妥善管理一般學生及特殊學生檔案資料,避免資料外洩。

二、在多元的輔導策略方面
1.鼓勵全校教師認輔學生、透過團輔、個別諮商、學習輔導、生涯輔導,建立輔導網絡系統。
2.能有效進行特殊學生輔導,鼓勵輔導老師、輔導志工進行個別諮商及親職諮商,提供多元照護。
3.能定期推展多元輔導工作坊活動,持續提升全體教師及家長關照能有效輔導學生學習,並訂定完善計畫可據以執行。
4.能建立特殊學生輔導檔案,符應個別化輔導需求,建立IEP個別化教育計畫資料,進行個別化教學。

三、在適性的輔導措施方面
1.確實實施多元化社團活動,提供學生適性發展機會,能提倡一人一技,一人一藝。
2.能經常辦理親、師、生成長團體、生涯輔導講座,建立學生生涯理念。
3.能推動教師進階輔導知能研習及辦理家長親師教育講座,以提升教師及家長輔導知能。
4.確實辦理學生課後輔導、鼓勵教師做補救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能通過能力檢測,呈現具體成效。
5.能定期執行特殊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鑑定、安置、輔導及個別化教育計畫,對特殊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做好安置工作。

伍、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任何計畫、措施、實施策略、投入資源,均應以學生輔導為中心,包括一般的學習輔導及生活輔導,也包括適應不良學生的矯治輔導。唯有透過綿密的輔導網絡、多元的輔導策略、適性的輔導措施,全方位做好學生輔導,才有可能達到卓越學校的目標,才是國家之福、學子之福。

●本試題資料來源:北縣教育.中華民國九十七年3月.第63期

 

引自 閱讀與生活   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20925535-%E6%95%99%E8%82%B2%E6%8C%87%E6%A8%99(educational+indicators)

 

 

 

L003設若您是學校中的領導者,您將如何推展「友善校園」政策?試就理論、實務、社會環境、實踐者等各面向申論之。

 

    友善校園係指學校教育活動上,能夠建立在「關懷、平等、安全、尊重、友善」的基礎上,塑造一個溫馨合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免於恐懼的自由,使學生能夠進行快快樂樂而有效的學習。其內涵不只是民間所訴求的學校零體罰,更擴大到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品德教育、人權法治教育、關懷弱勢、輔導偏差行為學生等方面。以下僅就友善校園目標、策略及具體作法分述之。

 

一、     學校領導者推展「友善校園」的策略及具體作法

 

(一)        理論面向:

 

  1. 1.      教育愛

 

(1)        接納包容之愛

 

(2)        積極關注之愛

 

(3)        沒有差別的愛

 

(4)        不求回報的愛

 

  1. 2.      關照能

 

(1)   「關照能」指教師或教育人員關懷、照顧、協助、幫忙學生處理困難。

 

(2)   也就是有能力的愛或者教師能夠操作(使用得上)的輔導態度與技術。

 

(3)   內涵應包括輔導員(教師)的基本態度及諮商初階技術。

 

(4)   基本態度如:溫暖、真誠、接納、尊重、支持等;

 

(5)   諮商初階技術如同理心、回饋、引導、自我表露、問題解決等。

 

  1. 3.      支持網

 

(1)   「支持網」是指教訓輔三合一方案所強調的「學校輔導網絡」。

 

(2)   「支持網」包括學校教師、訓輔人員、社輔單位社工人員、衛生單位公共衛生人員、醫療單位心理諮商人員、法務警政單位警察司法人員、公益組織團體或個人、退休教師或志工、家長及社區人士等。

 

(3)   「支持網」的建立應該劃分教育部、縣市、學校等級,。

 

(4)   全國的支持網絡系統應以電腦系統資料庫為之,建置輔導人力系統、輔導設施系統、輔導課程系統、輔導活動系統、輔導測驗系統、輔導個案系統。

 

  1. 4.      競爭力

 

(1)   強化多元智能教育歷程,讓所有學生在正常化教育之下均能適性發展。

 

(2)   增進教育人員管理能力,提高效能與效率。

 

(3)   全面提升教師教學績效,學生基本能力普遍提高。

 

(4)   選替性教育普及化,以銜接中介的教育歷程,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1. 5.      訓育原理輔導化

 

(1)   零體罰:學校之內部不再發生教師體罰學生事件,尊重學生基本人權。

 

(2)   訂定合宜學生輔導管教辦法:學生違規犯過先經必要的輔導再施予管教。

 

(3)   落實班級學生輔導及常規管理:強化每位教師教學中輔導學生能力。

 

(4)   學校建立完備的三級預防輔導學生機制,逐步取代傳統約制性規範。

 

(5)   推動「服務銷過」辦法,輔導學生以「服務他人」為悔過銷過的方法。

 

(二)        實務面向:

 

  1. 1.      建構和諧關懷的溫馨校園。
  2. 2.      建立多元開放的平等校園。
  3. 3.      營造尊重人權的法治校園。
  4. 4.      體現生命價值的安全校園。
  5. 5.      創造普世價值的學習環境。

 

(三)        社會環境面向:

 

  1. 1.      人的友善:

 

(1)   教師的友善

 

(2)   學生的友善

 

(3)   行政人員的友善

 

  1. 2.      環境的友善:

 

(1)   制度環境的友善

 

(2)   物理環境的友善

 

(四)        實踐面向:

 

  1. 1.                        宣導「友善校園」觀念及作法,凝聚共識,營造溫馨友善的校園遠景。
  2. 2.                        鼓勵教師參加學生事務與輔導專業知能,提升導師輔導知能。
  3. 3.                        推動學生輔導新體制,落實教師認輔制度。
  4. 4.                        「中途輟學學生預防輔導、追蹤及復學安置」部分。
  5. 5.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落實並檢視其實施成果。
  6. 6.                        加強推動兒童及少年保護、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工作。
  7. 7.                        推動生命教育相關活動,豐富學生生命內涵。
  8. 8.                        推動學校人權、法治、品德及公民教育實踐
  9. 9.                        參訪標竿學校,進行標竿學習,實施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評鑑。
  10. 10.                    評鑑「友善校園」之工作,改進發展與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8932885 的頭像
    n8932885

    SMILE 菊鄉 - 憲徵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