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

http://www.teachers.fju.edu.tw/files/991/991027PPT-01.pdf

有效教學之理念與策略 - 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有效教學的意義: 
1、認識教學情境;認識教學情境、體認教師角色。 
2、認識教學的地位與重要性:教學的地位、教學的重要性。 
3、了解教學的意義:教學是「教」的活動加上「學」的活動、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是為達成有價值的學習目標之活動、教學是指師生之間為達成有價值學習目標的多樣態互動、教學是需要妥善計畫相關要素和策略的活動。 
4、剖析錯誤的教學觀念:把教學當成教書、把教學限於知能傳授、把教學當成純然是過程或結果、把教學自主導向教學孤立、把教學當成標準化的工作、把教學侷限於教室、把教學限於集體教學活動、把教學當成隨性的工作、把教學責任全然歸給老師。 
5、善用教學的一般模式: 
Mager (1962):設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起點行為、決定教學程序、進行教學評鑑。 
Levine (1989):教學計畫、蒐集發展、使用教學資源、了解學生程度、實施教室教學、管理教室環境、評鑑。 
Briggs et al. (1991):確認學生需求與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分析及擬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單元、準備學生評鑑方式、實施教學、實施評鑑。 
促成有效教學的關鍵行為控制: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取向教學、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1. 制定規則,讓學生能滿足個人一些例行公式上的需要, 而不必每次總是必須獲得你的允許。 
2. 四處走動,監督學生課堂作業,並讓學生知道,你知道他們的進步。 
3. 確保作業有趣、值得做、簡易、沒有你的指導,每位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4. 減少費時的學習活動,可以在黑板上寫下每日行程,提供指示並組織教學。這麼做, 能確保學生時時知道去那兒,該做什麼事 。 
5. 善加利用資源及活動,而該資源及活動,可以是在學生現行理解程度範圍內,或稍高於現行理解程度。 
6. 避免時效性問題的發生。迅速糾正學生行為上的偏差,以避免其錯誤行為再發生或更嚴重,以免影響其他學生。 
過渡到真實的教學世界:教師關心事項一覽表 (Borich, 2004) 

第一階段乃是教師發展;有時稱為求生存階段。 
1.我的學生會喜歡我嗎? 
2.他們會聽我說嗎? 
3.家長和其他教師會如何看待我? 
4.當有人來觀察我教課, 我會做得好嗎? 

第二階段稱教學掌握階段,鞏固與探索階段,或嘗試與錯誤階段。這階段的教學關心,通常與教學工作有關。 
1.我能在何處找到好的教材? 
2.我會有足夠的時間教授所有內容嗎? 
3.我能在何處為學習中心得到一些靈感? 
4.教授寫作技巧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第三階段,也是最高階段,對教學關心的特徵,與教室管理及授課較無關聯,卻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有關。這個計畫階段有時稱為影響階段。 
1.我能如何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我該如何滿足學生社交及情緒上的需要? 
3.何者是激發那些缺乏學習動機學生的最好方式? 
4.學生需要那些技能, 以為下一個年級做最好的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