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公民素養指標說明














一、倫理素養

內  涵  說  明

現代公民在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會遇到各種涉及價值、義務、角色等衝突難題需要進行抉擇,而在觀點分歧之多元社會中,面對抉擇,更需具備理性思辨能力。此外,當代出現許多新興倫理議題,已發展出環境倫理、醫療倫理、商業倫理、科技倫理、法律倫理等領域,同時亦在性別、階級、族群等議題層面有所進展。倫理議題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亦是社會安定與進步之關鍵。

因此,一方面需對當代倫理議題具備基本認識,另一方面要能運用道德推理對現在及未來發生之具體倫理議題加以理性判斷,是培養倫理素養能力的目標。

能  力  指 

1-1.具備能夠獨立思考並做出價值辨識的能力。

1-2.具備理解、分析與尊重不同社會、宗教、族群之理念與價值觀的能力。

1-3.具備針對多元社會具體議題進行道德推理與判斷的能力。

1-4.具備處理自我生命價值判斷與關懷他者生命議題的能力。

1-5.具備同情與處理多元弱勢族群困境之相關議題的能力。

 

 

 


 














二、民主素養

內  涵  說 

為使社會的制度性安排能順利運作,合理爭議如社會、政治、經濟議題等大量存在,是現代民主社會必然遭遇的現象。尊重事實、講究理性之公民,在面對許多時,即使經由充分審議及溝通,並不一定能獲共識,甚至不一定能形成紮實之多數。為建造一個穩定、優質之憲政民主社會,學校教育基本任務之一,即在於培養公民認識社會制度、公共政策與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批判技巧與美德。

能  力  指 

2-1.熟悉民主制度的基本理念、分權原則、政府模式與政策措施等主要觀念。

2-2.具備正確的法治觀念,尊重、寬容合理爭議並參與、批判公共政策的能力。

2-3.具備公民社會必須的法律知識,面對爭議時能合理回應、協調的能力。

2-4.具有推動社會制度運作的能力,例如領導統御、協調合作、策略發展等。

 

 

 














三、科學素養

內  涵  說 

當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越趨緊張;「人定勝天」的觀念已不再正確。公民在面對自然反撲與環境挑戰等相關議題時,應要能掌握便利科技帶來的相關風險,並且知道具有巨大力量的科技內在的政治性格與社會運作。因此,科學素養的意義不在於科學知識多寡深淺,而在於現代社會公民應該具備掌握外在環境風險的能力,一方面降低生存的風險度,二方面追尋自我實現,三方面促進社會幸福。

能  力  指
 標

3-1.具有基礎的觀察、比較、分析、實證與邏輯推理能力。

3-2.能主動關懷與瞭解科技發展進程與社會發展之關係與現狀。

3-3.具有正確的應用科學態度,體察環境與社會發展的衝突議題。

3-4.能掌握科技的公共性,促進社會群體實踐。

 














四、媒體素養

內  涵  說 

教育部2002年公布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中敘明,做為現代公民,有六種基本的傳播權利:知的權利、傳布消息的權利、討論時政的權利、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個人積極地接近與使用媒體的社會權利、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能體認現代媒體對人們感知外在世界與當代社會之建構之重大影響,進而瞭解媒體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如何建構形象及意義,並進而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之能力,即為公民應具有的媒體素養。

能  力  指 

4-1.清楚瞭解媒體資訊對個人價值與社會型塑的影響與重要性。

4-2.瞭解不同媒體的邏輯、語言與成規系統及媒體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4-3.具備辨識與反思媒介內容中多元族群與個人的階級關係與意義的能力。

4-4.能夠善用公民的媒體近用權,參與公共議題之媒體論述。

 













五、美學素養

內  涵  說 

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美學(Aesthetics)的原義是感性的認知學,已含了許多無法驗證的直覺,與討論認知事物美不美沒有必然關係,反而著重在藝術的哲學上。故與哲學、心理學、人類學多有關係。這種感性認知也可以利用數字上的歸納,統計等方法,推出一種不是必然性,但可以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合理猜測”,因此試圖找出人的感性認知中的本質、意義、行為模式表現、審美經驗…等等,均為美學研究的範疇。美學素養則為個體與生活事物互動時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即個體能夠參與、辨別、反省過去經驗的技術、知識及心智習慣,從而對於事物能有(非道德性的)統整性價值之體會。

能  力  指 

5-1.發展感知、審美、想像、創造、思辨、批判與整合情意的能力。

5-2.培養閱讀與分析藝術作品的經驗與能力,增進對藝術、生活的享受與興趣。

5-3.開展對藝術的深度感知,體會藝術對社會的人文關懷與意識覺醒。             

5-4.反向透過歷史、社會變遷、政治環境、生活情境的觀察,理解藝術在人們生活與文化中之位置,從而整合個人專業與藝術之間的聯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8932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